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
几十年前,当送加急电报的邮递员实现摩托化的时候,大概大家都觉得这应该是最快的民间通讯方式了,毕竟电话只有单位才能配备:交换台里的接线员也没想过电话号码一次次加位,转眼间城市乡村扯满电话线,无人的程控机房每秒接通数以万计的电话。
1986年,香坊邮局乡邮员正在送报纸和邮件。于德海 摄
1987年,市民正在使用街头的投币式电话亭。郑学清 摄
1987年,哈市电信局114电话查号台,话务员正为用户进行查号服务。闫福生 摄
bp机的滴滴声响起,刚刚要找公共电话回电,旁边已经有人手持大哥大喂喂喂的招摇过市。
1998年,街头公用电话。朱晓松摄
尚志大街,看传呼的女孩。朱晓松 摄
曾经的电信局没了,街头唱着“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号码”,半身键盘的诺基亚转眼被“滑动解锁”的新款手机瞬间取代。
小灵通手机。朱晓松 摄
桌面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少,手里那个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主要功能早已不是从前的电话。3G、4G、5G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此天涯咫尺只需要手指一划。
都说从前慢
一封书信要往来很久
但屏幕一开
“世界我有”的诱惑谁又能拒绝呢?
支持更多新闻 期待更多点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 朱晓松 文/摄影 李迪 视频/AI设计制作
编辑丨 翟晓晨
责编丨 郭启迪
审核丨 范思瑶
统筹丨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