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的水,凉。可江边发生的那些事儿,暖!游客手机掉水里了,孩子脚滑淹着了,老人台阶上摔了……总有一些头发花白、常在江边“泡”着的冰城大爷,想都没想就冲上去。事了拍拍手,转身就走,那热忱和豁达,是松花江边最熟悉的风景。
“肉抠掉了,人必须上来!”
最近,不少市民给新晚报热线“爆料”江边看到的暖心场面。57岁的叶柏,是松花江畔国旗纪念塔游泳队的队员。他手上的一个疤,记录着2021年7月20日那个惊险的下午。
那天,叶柏在九站公园附近江里游泳,岸上突然炸开呼救声!抬眼一看,一位妈妈和十来岁的孩子在水里扑腾,眼看不行了!叶柏猛地扎过去,一把先抓住孩子。可身后的妈妈在生死关头,本能地死死抠住了他的手臂!带着两个人,叶柏瞬间被拽得往下沉。“太沉了!真带不动!”危急时刻,岸上一位无名大哥“噗通”跳下来,俩人咬牙合力,硬是把母子俩推回了岸边。
人救上来了,叶柏才觉得手钻心地疼——低头一看,小臂上生生被抠掉一块肉,血糊糊的。这疤,到今天还留着呢。
“一把拽起呛水娃,这钱不能收!”
网友 “起点”留言说,在滨洲铁路桥北岸见过一位神速大爷:一个四五岁的外地娃滑进水里,大爷眼疾手快一把拽起!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77岁的吕成忠老人。电话那头,吕大爷直说“小事儿,不值当提”。
今年7月初,吕大爷在江边钓鱼,衣服沾了泥,就走到浅水处冲洗。旁边一对南方口音的小夫妻带着小男孩玩。孩子见水兴奋,撒丫子就往江里跑。“噗通!”一声,孩子脚底一滑,整个人没进水里!“水到他小胸脯了,可不得了!”吕大爷心一紧,衣服一扔,几步冲过去,一把将呛得直咳、小脸煞白的孩子拽了起来。
吓蒙的父母跑过来,千恩万谢要给钱。吕大爷手摆得像拨浪鼓:“这钱我绝对不能收!你们外地来的,可能不知道,在哈尔滨,这些事看见了,哪能不伸把手?”他6岁就在松花江里扑腾,对这片水熟得很。如今腰不好,不敢轻易下水了,可那份心,一直都在。
捞手机、捡瓶子、扶一把……顺手的事!
在松花江畔,像叶柏、吕成忠这样热心肠的“老江沿儿”还有很多。国旗纪念塔游泳队帮游客捞掉江里的手机的陈晓明大爷、游着泳顺手捞起漂着的饮料瓶,把从湿滑台阶滑倒的祖孙扶起来的游泳队员……这些“顺手的热心事”,几乎天天在江边上演。
他们是江边的“老熟人”——哪片水域有暗流,哪块石头滑,心里门儿清。游泳歇息时,会提醒带娃的游客“当心脚下”;散步遛弯,眼睛总瞄着需要帮忙的人;瞧见垃圾,顺手就收拾了。
“都是顺带手的事儿,看见了能不管吗?”老人们说得特实在。对他们来说,维护城市的干净和安全,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松花江水奔涌了一年又一年
它带走了时光
却带不走刻在冰城这些老人骨子里的
那份热忱、担当和敞亮劲儿
从豁出肉去救人的叶柏
到一把拽起落水娃的吕成忠
再到扎猛子帮人捞手机的陈晓明
还有许许多多没留下名字的好心人...…
他们用最平常的举动
日复一日地擦亮着
哈尔滨的文明底色
实在,热心,遇事儿真上!
这就是松花江畔
藏不住的热乎气儿
最真实的哈尔滨的人情味儿
支持更多新闻 期待更多点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哈尔滨日报记者 孙莹
编辑丨李楠
审核丨范思瑶
统筹丨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