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举办“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新罪证史料”公布活动,3010页新罪证史料、194分钟影像、312张照片、12张明信片及8张信件多为首次对外公开,揭露了侵华日军细菌战最新罪行,警示人们以史为鉴、维护和平。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本次公布的新罪证史料涵盖了日本陆军军医学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侵华日军第一六四四部队、侵华日军第八六〇四部队、侵华日军第14防疫给水部、侵华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等多个组织机构;内容涵盖人事记录、日常生活、病理解剖、摄影班、作战手册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进一步固化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证链。
6支细菌战部队《留守名簿》
全部入藏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此次公布的罪证史料按照来源被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在日本官方搜集到的罪证史料中,此次公开内容包括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身上申告书》、侵华日军第一六四四部队《留守名簿》、侵华日军第八六〇四部队《留守名簿》,以及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医院《身上申告书》。
七三一部队《身上申告书》是记录七三一部队队员以个人身份返回日本后所需填写个人信息登记表,属于核心档案。由“个人”“军历”和“复员”三部分构成,共记录759人信息,其中哈尔滨本部52人、林口支部138人、牡丹江支部160人、孙吴支部130人、海拉尔支部156人、大连支部109人,以及日军牡丹江陆军病院等关联机构有14人。该档案重点记录了日本战败后,七三一部队相关队员在中国与苏联的流转轨迹。从日文档案视角呈现了苏联对七三一部队队员的调查、惩处与审判过程,通过整理与研究,将有效提升七三一问题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留守名簿》是日本陆军的人事关系资料,属于部队人事档案范畴,是研究日本细菌战部队的核心资料,涵盖成员姓名、出生时间、原籍、编入时间、此前所属部队等内容。史料显示,一六四四部队同七三一部队关系最为密切,1939年南京一六四四部队成立时,其首任部队长由七三一部队长石井四郎兼任,可以说是由七三一部队的部分骨干成员调往南京而建立起来的一支细菌战特种部队。据佐藤俊二供述,一六四四部队配有大量器械,配备有各类细菌学专家,能大规模地培养致命细菌。本次公布的侵华日军第一六四四部队《留守名簿》共有2部。第一部总计594页,记载了2826人信息,其中有6人来自七三一部队。第二部共464页,共记录2758人信息,其中有7人来自七三一部队,以上名簿有大量人员重合。这是目前所见研究侵华日军第一六四四部队规模、人员构成等问题最为完备的史料文献。
侵华日军八六〇四部队《留守名簿》总计220页,共记载860人信息,尤其是记载了人员调转的记录,主要来自陆军各部队和各日本陆军病院。这3部名簿都是今年5月日本方面公开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随即征集入馆,开展系统梳理与编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罪证陈列馆新馆建成开放10年来,陈列馆已陆续搜集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一〇〇部队、一八五五部队、一六四四部队、八六〇四部队及九四二〇部队的《留守名簿》,至此,日本以侵略为目的设立的6支细菌战部队的《留守名簿》全部入藏陈列馆,成为揭露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还原历史真相最有力的证据。
七三一部队队员口述证言
再次揭示七三一部队人体实验罪行
第二部分公布的史料来源于陈列馆赴日本“跨国取证”采访的七三一部队队员长沼久夫、须永鬼久太的口述证言。
据介绍,须永鬼久太在其证言中讲述了“七三一部队的设施与环境”“少年队的生活与管理”“部队的工作与核心任务”“部队人员与附属设施”及“战后情况与相关战后组织”等内容,确认被实验者(“马路大”)是被宪兵队抓捕的间谍,用于研究实验。
长沼久夫在其证言中从个人视角还原了七三一部队的日常运作、人员构成、罪证销毁及相关历史细节。比如他曾经在七三一部队败退阶段,参与搬运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标本至总部,他曾经见过被称为“马路大”的关押者被栏杆包围,脚戴带圆球的镣铐,在参观解剖室时看到被切割的头盖骨等内容,进一步从口述视角揭示了七三一部队人体实验罪行。
日本民间征集史料
体现日本军事与医学深度勾连
第三部分公布的史料罪证来源于日本民间征集,这部分史料类型多样,涵盖了日本陆军军医学校、侵华日军第十四防疫给水部等机构。史料显示,七三一部队和陆军军医学校的关系极为密切,核心成员来自日本陆军军医学校的就有18人之多,七三一部队职员和陆军军医学校职员可以兼任。
本次公布的《日本陆军军医学校第23期学生学习纪念相册》(1943年)中有照片281张,记载了329名医学生信息,在学生的名单中就有七三一部队林口支队副队长细矢博,在相册中可以看到有“X光”演习、“防疫给水教育运用演习”、病理解剖及防疫实习相关照片,同时还有大量军事训练的照片。这份相册再一次证明当时的日本军事与医学深度勾连,医学生被动员参加侵略战争,体现了日本军事医学的异化过程。
1937年后,侵华日军新设立了18个随军移动的防疫给水部,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和七三一部队近百名核心成员相继被抽调参与组建工作,其中牡丹江支队支队长池井贞夫赴徐州组建第十四防疫给水部。1940年4月,第十四防疫给水部并入北京第一八五五部队。本次公布的两部《侵华日军第14防疫给水部相册》,第一部是《侵华日军第14防疫给水部野外活动相册集》,里面详细记载了第14防疫给水部在安徽蚌埠、淮南两地进行水源检测调查的活动;第二部是《侵华日军第14防疫给水部第四班苏北期间相册》,这份资料记述了1939年2至3月间,第14防疫给水部由青岛到江苏进行的所谓“防疫给水”工作,这份资料让陈列馆对侵华日军防疫给水部队对安徽蚌埠、淮南等地进行调查活动有了充分的了解,拓展了以往的学术认知。
在这部分罪证中,还有七三一部队总务部部长中留金藏在日本陆军军医学校担任教官时指导撰写的《病理解剖操作方法》书籍,在第三页提到,“陆军军医学校教官陆军一等军医中留金藏对该校学生曾有讲义,对此讲义进行补充修正后重新出版的版本即为本书,本书可作为军医团团员学习上的参考书,愿将其广为推荐”。中留金藏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部,后来任七三一部队总务部部长军医少将,是七三一部队核心犯罪成员之一。此外,公布的罪证中还有七三一部队摄影班领取照相机携带的许可证(牌)、侵华日军救护班在七三一部队平房营区期间拍摄的照片,以及侵华日军陆军卫生将校战场携带的手册等新内容。
新罪证史料充分证明
日本细菌战是有组织的国家犯罪
金成民说,本次公布的新罪证史料具有直接证据、罪证补充及内容完整的特点。一是直接揭示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客观存在、整体形制、部队规模、人员构成等历史细节问题。二是呈现日本侵华细菌战部队犯罪体系,进一步证明了日本侵华细菌战部队在其建立和扩张过程中得到了日本政府、日本大本营、日本关东军、日本医学界的勾结与多方配合,这充分证明了日本细菌战是自上而下有预谋、有组织的国家犯罪。三是从口述影像、文字档案、历史照片、罪证实物四方面进一步印证并固化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反人类暴行。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40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在哈尔滨正式开馆。10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建成,与旧址核心区全面对外开放。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多年来,陈列馆全力推动遗址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等系列工作,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累计接待观众1600余万人。
9月1日,陈列馆将举办“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新罪证史料”专题展,首次集中展示陈列馆近10年来搜集、征集入馆的罪证史料3482页、罪证文物662件,涵盖在中、美、日、俄四国搜集、征集的日本细菌战罪证史料及文物,用不可辩驳的铁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反文明、反伦理的罪行,凝聚和平共识。
1933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哈尔滨设立七三一部队,秘密地进行细菌武器研制,准备并实施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的建立及膨胀得到了日本政府、日军大本营、日本关东军、日本医学院校的勾结与配合,充分证明日本细菌战是自上而下有组织、有预谋的国家犯罪。随后,在七三一部队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侵华日军相继建立了多支细菌战部队,包括位于北京一八五五部队、南京一六四四部队、广州八六〇四部队,以及新加坡九四二〇部队,还有47个师团防疫给水部、12个野战防疫给水部和8个独立防疫给水部,另有独立混成第八十九旅团防疫给水部和台湾临时防疫部。这些防疫给水部在“防疫”和“给水”掩护下,秘密进行细菌战。为加快实施细菌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活人实验,犯下了史无前例的反人类暴行,给多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是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专题。日本战败投降后,尽管日本试图遮蔽其细菌战犯罪史实,但伴随着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的考古勘测、实地调查及保护修护,细菌战主题档案史料的搜集整理,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日本侵华细菌战犯罪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多年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坚持学术立馆,加大史料证据搜集力度,面向全球搜集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证史料。组织力量赴全国各地调查、寻访及取证,并策划组织实施赴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地跨国取证,获取了大量细菌战的证据档案资料。在数十次赴日本取证期间,采访了几十位七三一部队原队员,保存了423小时的原队员口述影像资料。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共搜集罪证档案文献资料超过30万页。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可心/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丨翟晓晨
责编丨安永禹
审核丨范思瑶
统筹丨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