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总经理赵世奇 图源:活动现场
百度改造搜索,不只是把搜索框“变大”。
7月2日,百度AI Day开放日上,在宣布百度搜索进行十年来最大一次改版后,百度搜索总经理赵世奇对包括唐辰在内的媒体表示,传统搜索产品必须要变革,“我们内部一直在讲,要忘掉老的搜索形态。”
显然,百度搜索希望“忘掉搜索”,绝对不是否定搜索的价值。我曾指出,基于全新的AI能力,搜索行业呈现传统搜索与AI搜索的分野。传统搜索惯性的路径依赖,在既有的用户规模、产品体量以及商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叠加AI功能,以增加AI含量。
这个判断也得到赵世奇的印证。他表示,目前多数所谓的AI搜索产品,本质上只是用“AI接了一下搜索”。真正的AI搜索,应该是AI模型和搜索更深度融合。
这也意味着,百度AI改造搜索,从搜索框、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从信息的“找到”、“知道”,升格为“得到”,甚至“做到”,其搜索能力的边界正在持续拓宽。
百度AI,对搜索下狠手了
这个过程,就像iPhone重新“发明”手机一样,不仅是传统搜索交互方式的进化,更是以搜索框为入口,嵌入更丰富的AI能力、服务生态以及商业模式,将搜索从链接列表,升级为“智能任务调度中心”,强化“一个入口”的价值。
整体来看,百度这次对搜索下狠手,重新改造搜索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主动求变。百度此次改版最直接的变化是经典的搜索框变大,成为“智能框”。改版之后,原本只支持几十个字的搜索框,现在能放得下超千字的长文本,还可以上传文件,直接集成了AI写作、AI画图等功能。
它的理解能力也得到提升,不论是旅游线路规划等创作需求,还是猜电影、识别演员等模糊需求,都能找到答案。在此之前,百度搜索框的形态已经稳定保持了20多年。
此外,搜索结果页也从以前给链接,升级为直接搞定用户的需求。百度搜索全新升级了「百看」功能,不仅能以图文、音视频的形式输出结构化内容,还会陆续接入智能体、真人等服务。比如用户提问“最近有什么适合送礼的数码产品”,以前搜索会给出一堆链接,而现在不仅帮用户把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好,甚至还能搜索页直接下单。
二是融入更多AI能力,核心是升级“AI助手”的几方面能力。比如加入视频通话,并增强语音、图片和文件等多模态输入的能力;丰富了多媒体输出能力,全面支持图片、视频、笔记等内容的混合排版,同时可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智能调整输出结果等。
百度搜索还全新升级智能创作能力,一句话就能生成三分钟创意视频,视频生成后,支持分镜编辑,自定义画面内容,提供「从灵感捕捉、内容生成到全平台发布」一站式服务,大大降低了创作门槛,用户无需辗转多个平台,也无需拍摄剪辑,即可一键制作爆款视频。目前这一能力主要支持PC端,可以通过搜索「AI视频」、「百度智能创作」等关键词体验。
三是,重视AI生态建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搜索不再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内容生态上遭遇挑战。目前,搜索产品进入新一轮变革期,百度虽然还不能完全确定未来的产品形态,但却非常肯定,开放的生态对搜索引擎是更有利的。百度也希望借机建立一个更多元的新开放生态。
今年4月的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正式发布了百度搜索开放平台,提供了AI时代的生态解决方案。目前百度搜索开放平台已收录1.8万+优质MCP,其中有很多已经直接可被百度搜索调用,实实在在提升了用户的搜索体验。
第四,对百度搜索的再定位。百度将新版搜索系统划分为三层架构:底层是多模态模型底座(以文心一言为核心,同时整合自研视频生成模型Muse Steamer与DeepSeek等外部模型);中间层是MCP调度平台、Agent工具和真人服务;最上层是面向C端的“智能框”、信息流产品“百看”和升级版AI助手。
百度AI智能搜索改版后,也由“获取答案”的信息检索工具,升级为“交付结果”的智能工作平台。其运作也不再是“关键词+链接”的传统搜索模式,用户可以用一张图片提问、用一句话描述任务、用自然语言下达目标,再由系统自动调度大模型、音视频内容、AI工具和真人服务等,拿到最终结果。
两个月前的 I/O 2025 上, Google也对搜索进行重大重构。谷歌不仅将对话能力直接嵌入到搜索,重构搜索体验,还从 Gemini 出发,探索多模态输入与生态级联动的交互方式。
最终,Google搜索的产品形态发生变化,搜索逻辑也进行了AI化更新:AI 模式(AI Mode)+ 任务助手(Task Assistant)共同组成的系统,可以完成比价、试衣、结账等复杂任务,让Google搜索从“回答问题”升级为“帮用户把事做了”。
百度的路径虽然有所不同,但二者的目标一致,都是通过“对搜索框下狠手”,构建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强大”的AI搜索。
“一个百度”的价值正在极大提升
在我看来,百度搜索的这次改版,既是通过AI对搜索业务的能力重构,也是百度对自身AI战略面向用户,特别是AI to C的一次测试。
这个测试环境里,搜索是百度的起点,也是它最重要的护城河。即便到AI时代,百度还是想把搜索作为AI的超级入口,并在证明,AI搜索还是AI时代的超级入口。
因为AI智能搜索背后,不再只是网页和链接,而是由大模型、MCP、Agent(智能体)以及AI生态等能力聚合成的超级应用聚合生态。在这个生态里,AI是智能中枢,被革新的“智能框”就是那个超级入口,搜索则是完成任务、连接生态、调动智能的综合平台。
从这个角度看,百度搜索智能框的一个隐藏价值浮现出来:一个可以称为“一个百度”理念的含金量得到极大提升。
这是类似“One Ford”、“One Microsoft”,或者“一个吉利”的概念,是在巨变的竞争格局下,一个领衔的大公司的战略重新聚焦。对百度来说,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百度通过对AI技术的整合、生态开放和应用场景的深耕,将AI搜索打造为“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超级入口。百度可以通过这个入口,链接信息、服务及商业生态,并进一步推动开放生态建设,给新的AI应用、MCP和Agent流量,让用户找得到,也让百度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用AI做对用户真正有用的事”。
在这方面,百度拥有双重优势:一方面是20年积累的网页索引与信息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的持续演进,二者结合才能实现“1+1>2”。
另外一方面,百度搜索呈现的“一个百度”理念,可以投射到百度更多业务上。简单说,百度重新聚焦到搜索框,通过AI能力,将电商、智能云、自动驾驶、内容信息流等服务聚合到新三层架构的中间层,集中资源和能力。这很有必要,也可能是百度破局现状的一条途径。
比如百度App等AI to C产品,多被批评功能繁杂、“体态”臃肿。关键原因在于,百度希望将最好的功能或者产品,都呈现给用户,宠溺用户。但这种堆砌,只会让诞生于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变得越来越不好用。
AI重构是一个很好的切口,典型如阿里电商融合饿了么、飞猪等即时零售业务;京东业务外扩到外卖、酒旅等领域;美团也在加码电商、内容化。它们的共同的趋势,就是在AI能力支持下,成为超级App。结果便是“一个淘宝”,或者是“一个百度”。
某种程度上,百度AI智能搜索也可以视为,具体业务在“一个百度”上的有效试水。我认为,“一个百度”应该被摆在李彦宏的桌面,在更高层面得到重视以及思考。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细节是,百度搜索除了在证明,智能框依然是AI时代第一超级入口的价值外。我也看到,百度在这次搜索改版中,也在思考并探索AI搜索的商业模式以及商业价值。
理由很简单,当搜索引擎的结果页从给链接变成给答案、给内容,势必对过去传统搜索的广告模式带来巨大影响。
以SEO(搜索引擎优化)为例,这是传统搜索的一大变现方式,但其满屏的广告,对用户来说并不友好。AI搜索呈现的结果更加垂直、精准,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厂商的商业化空间。
那SEO不用做了?答案是否定的。随着AI搜索的不断迭代,一个新的趋势也呈现出来:AI搜索也在重构传统SEO。量子位智库发布的《AI智能助手的SEO策略变革研究报告》指出,搜索不再是信息门户的“天下”,有接近一半的AI回答引源自内容社区,尤其在专业话题中,内容社区的被引权重更高,超过60%。AI时代,在越专业的内容社区价值会越大。
百度也不敢打包票,已经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商业化路径来。赵世奇也表示,百度AI智能搜索目前呈现的形态,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AI搜索,仍然是一个正在进行中、没有答案的问题,也许三个月之后就会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变化。
但可以肯定的是,AI搜索的商业化,一定不再是像过去简单地将广告推送到用户的搜索结果之中,而可能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以更加自然、友好的方式呈现给他们。
比如,AI搜索还可能通过提供智能化的企业搜索解决方案、开放AI搜索接口,为第三方开发者或智能硬件如AI眼镜、车载等提供智能搜索能力支持等,或者是走Perplexity付费订阅的模式。
但无论是哪种可能的方式,都在考验广告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事实上,目前业界对AI搜索的形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在还没有共识的阶段,百度还是想要通过持续的探索找到最顺应用户需求的产品形态,重新构建起自己的竞争优势。百度大胆的在最核心的业务上,顺应行业形势主动求变,勇敢探索,就是走向新生以及重新领先的极好开局。
参考资料:
第一财经,《“忘掉搜索”,百度搜索业务经历十年最大改版》
界面新闻,《百度搜索要“忘掉”传统搜索》
晚点LatePost,《“一个淘宝”:阿里没有宣布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