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搜索却在AI变革处

AI不是搜索的掘墓人,而是新搜索的开路人;不是搜索的替代者,而是搜索进化的助推者。

文 | 佘宗明

「搜索必将被AI颠覆」,自生成式AI浪潮掀起以来,这句话就蔚为风行。特别是在Agent(智能体)悄然接管众多信息入口后,给搜索引擎判死缓,更是成了科技圈的新「政治正确」。

那过去20多年因为硬控了流量闸口位置而稳坐互联网铁王座的搜索引擎,真的要被AI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吗?

搜索界一哥谷歌显然对此有些不服。在今年5月的2025谷歌I/O开发者大会前夕,谷歌CEO皮查伊就针对「搜索已死」的论调做出回应:AI 不会消灭搜索,反而会推动其进步。

同为搜索巨头的百度,则用10年来最大改版呼应着皮查伊的判断:AI对搜索,更多的是重塑而非颠覆。

前两天,百度首页搜索框改版灰度测试的消息在科技圈不胫而走,这其中最醒目的变化就是,搜索框变「大」了。

▲升级后的搜索框巨能「装」。

在7月2日的百度AI Day开放日上,百度方面「不装了,摊牌了」,官宣百度搜索不再是之前那个百度搜索,从搜索框、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将全面革新。

在「全新升级」「全方位变革」「最大力度调整」等大词频现的时下,难免有些人对「全面革新」几个字免疫。但如果你体验过了新版百度搜索就会发现,百度搜索此次的十年磨一「变」,确实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由内到外的深层次重构。

从工具化到内容化的形态转变,从信息获取到任务完成的维度拓展,外加AI生态开放赋能的战略布局,百度正通过重塑搜索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服务核心入口的基因,在通往AI超级应用之路上演绎起了激昂的变奏曲。

到头来,在百度搜索「不止于搜索」的模样中,AI时代搜索的「未来式」依稀可见。

01

抵御「AI替代」的最好方式

是拥抱「AI重构」

在「新-旧」叙事框架下,「AI将杀死搜索引擎」的说法永远有市场。但若是细究其对错,那只能说,它既是「对」的,又是「错」的。

说它对,是因为定位于「信息检索工具」的传统搜索引擎确实面临强敌环伺局面。

你认或不认,现实就摆在那,传统搜索的「关键词-链接」模式在AI时代已显露出两大短板:

一是语义理解有限,用户表达模糊需求时,难以精准捕捉其意图。

你搜「附近电影院」,它会蹦出很多带有和「电影院」字眼相关的信息,却未必能理解你想去身边的电影院看电影的想法。

二是结果难以「一步到位」,常以大量链接形式呈现,增加信息筛选负担。

你非但得点开一堆链接,还得自己评判信息的相关性与权威度。

在此情形下,那些答案直给的ChatBot跟主动干活的Agent似乎更香。

说它错,是因为拿以前的搜索引擎看今天的搜索引擎可能是刻舟求剑——别忘了,以RAG(检索增强生成)为代表的搜索技术积累就能帮AI改善幻觉问题,AI则能帮搜索摆脱既有窠臼、提升智能化水平。

比如,AI可以带动搜索实现理解力跃迁,从关键词匹配升级为需求诊断;又如,AI可以推动搜索进行生态化改造,从可被替代的「工具」进化为不可替代的「场景」。

▲AI可以拓展搜索的能力边界。

正如汽车能取代马车,却无法取代交通出行需求那样,AI冲击的是搜索的旧形态而非存在价值。从搜索角度看,抵御「AI替代」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抱「AI重构」。

某种程度上,搜索框变「大」,就是百度搜索用AI重构百度搜索的剖面:表面上,它是物理边框的放大,实际上,那是内涵外延的扩展——搜索的内涵正从寻找答案转向创造内容与解决问题,价值则从信息检索升维至认知协作和复杂任务交付。

02

「一纵一横一生态」:

AI重构搜索的三个支点

如果搜索引擎只是把AI当做某些「插件式功能」,那充其量只能算是「搜索+AI」,而不能算是AI重构搜索。

那怎么才算是用AI重构搜索?谷歌的动作不无启示性:在2025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皮查伊宣布,谷歌搜索将进入「AI Mode」时代,用「AI主动分析用户意图」代替传统的「关键词输入+网页点击」信息查找模式。

百度搜索同样将「重构」二字刻在了DNA里。其重构体现了「一纵一横一生态」三个支点上:从工具化到内容化的变革,是搜索体验的横向拓展;从信息获取到任务完成的升级,是搜索功能上的纵向突破;接入1.8万+优质MCP,成为国内最大的AI生态,是生态扩围。

对于这三点,下面我将具体拆解与详细分析:

a,横向拓展

横向拓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输入端,「搜索=文字输入」的呆板情形被打破了;输出端,「搜索=链接堆叠」的呈现方式也得以改变。

以往搜索,只能输入不超过几十个字的关键词,而今,超千字长文本输入、文件搜索、多模态交互(拍照/语音/视频)跟AI工具直调都没问题。因为搜索框已经从之前的短文本输入框,变为支持多模输入且能调用MCP和多种AI工具的超级智能框。

如此一来,用户用起来就方便多了:想写论文,可以将万字材料放进搜索框;想写文案,可以把Word素材包上传;普通话不好,说方言也行;懒得打字,拍张图也ok……它利好的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学术党、上班族、普通话不标准星人。

▲升级过后,语音输入很方便,即便是说方言,系统也能识别。

舍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搜索框里直接调用AI写作、AI画图、AI解题等AI工具,不必在多个APP间来回切换。

以往搜索,得出的是链接列表,如今,「搜索即服务」了解一下?

搜出来的,有结构化与富媒体融合的内容:用户搜索「上海南站有高铁吗」时,在百看模块支持下,出现的除了文字回答外,还包括视频解说、实时车次图表、车站实景图片及AI 生成的总结笔记。

你不想看干巴巴的文字,可以看视频;你不想看冗长的内容,可以看总结。

▲结果页不再是一堆链接,而是结构化和富媒体融合的内容。

搜出来的,还有智能体服务、真人咨询及交易闭环:当用户查询附近餐厅时,阿拉丁工具会同步提供距离、评分、菜品特点等实用信息,有的还支持直接预约订座。

将多模态交互深度集成到搜索起点,将完整交付作为搜索落点,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用户体验的提升。

b,纵向突破

纵向突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之前搜索就只是搜索,如今搜索不止于搜索。

搁几年前,谁能想到,只需输入一句「曾国藩的生平事迹」,系统就能在30秒内生成一段5分钟的1080P高清长视频呢?

谁能想到,问「Python数据分析」时,系统会生成相关代码片段,用户可在工作台中直接编辑调试,完成后一键保存至云端呢?

谁又能想到,问「特朗普关税事件对我们理财的影响」时,系统能呈上一份完整靠谱的分析报告呢?

▲输入「重庆两日游攻略」后,它会帮我们列举游玩时间、出行路线、购票攻略、交通住宿等。

没法想,因为那时候搜索只是「信息中转站」。可而今这已变为现实,因为内嵌了AI助手的搜索框已变成高度智能的需求识别与任务分发中枢:接入1.8万+MCP后,它已形成自适应服务链,构建起「感知-推理-执行」的闭环,可提供端到端的交付方案。

从「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到「百度一下,你就得到」,就离不开AI助手的支撑。AI助手能搜索从「被动应答」转变为「主动服务」。

就拿上面说的3个场景来说,就用到了AI助手的多个能力,其中包括:

智能创作能力,能快速生成涵盖选题、剧本、分镜、配音等完整流程的1080P高清长视频,并打通全网主流视频平台的一键发布功能;

一站式工作台,可将用户在搜索过程中产生的文本、图片、代码等内容,可直接在工作台中进行创作和存储,体现了「搜创存一体化」的理念;

深度搜索能力,可通过思维链多级推理,拆解那些复杂问题。

值得一说的是,百度发布的全球首个中文音视频一体化生成模型MuseSteamer和视频产品平台「绘想」,以音效一体化生成特点和电影级声画水准视频作品展示了硬核的AI能力,也将搜索的能力边界延伸到了创意生产领域。

▲由MuseSteamer生成的具有影视级审美的王家卫风格作品。

让搜索从信息获取的终点变为服务触达的节点,这反映的,显然是底层逻辑的切换。

c,生态扩围

生态扩围最直白的体现就是: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共建。

用户通过拍照搜索「拉布布」玩具,系统直接调用「千岛MCP(可支持拍照购物)」提供购买链接;询问「黄金走势」,系统调用「盈米MCP(聚焦金融领域)」提供专业数据;搜索「信用卡还款」,系统唤起银行MCP的还款接口……

▲系统会因需自动调用专业MCP来执行任务。

百度搜索能提供一站式服务,靠的并非自己能力的无边界扩张,而是外部能力的有效整合。

截至目前,百度搜索开放平台已接入1.8万+优质MCP(多模态内容提供商),MCP收录量居全球前列,涵盖旅游、金融、电商、装修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搜索作为核心平台提供流量加持和技术支持,MCP作为专业模块解决垂直需求」的框架。

共建之上是共赢:百度搜索将外部优质资源纳入搜索体系,托起了闭环能力,提升了用户粘性;B端开发者依托零门槛的接入方式和百看、AI智能助手、A页等渠道的流量分发,可触发更多目标客户,如餐饮类MCP就能在「允许第三方服务通过API直接接入结果页」的机制下,从用户涉餐饮搜索中得到不少精准流量;C端用户获得各种服务,也更方便了。

在此过程中,搜索成了B端提供服务的出口,也成了C端获取服务的入口,AI搜索平台则成了连接技术、应用、用户和开发者的生态枢纽。

把搜索作为生态共融的切口,能更好地撬动良性循环的飞轮。

03

不要「在功能机上做改良」,

而要「用智能机重新定义手机」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搜索却在AI变革处。

在AI时代,搜索不变则死,变方能生。

而搜索的AI重构,不能只是在「功能机上做改良」,而应「用智能机重新定义手机」。

功能机+MP3+照相机等,也不过是简单的功能叠加,本质上仍是传统手机。

智能机凭着交互方式变革与操作系统重构,重塑了用户体验与产品逻辑,带来的是手机的代际变革。

搜索也一样。它要的不是「微创新」,而是从底层逻辑到用户体验的革新。

百度搜索这次自我革新,不是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搜索逻辑来简单叠加AI功能,而是以AI时代的「AI First」逻辑来将搜索重做一遍。

▲百度搜索变革的概要图。

这两种逻辑驱动下的搜索,必然是两个物种。

前面那个,是信息检索工具,是信息连接管道,连着的是「问-答」的有限链接。

后面这个,是集信息获取、内容创作、任务处理、服务接入于一体的智能平台,已超出传统搜索的概念范畴,变成「无界化」的AI超级入口,托起的是「多样化需求-多层次满足」的深层智能交互。

某种程度上,跳出搜索看搜索,将AI的智能化感知能力与搜索的信息处理能力深度融合构建更泛在的入口,也是回归第一性原理。

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

就搜索而言,人们搜索是为了获取有效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是为了解决实质问题。

既然「解决实质问题」是底层需求,那搜索的作用就不该止步于信息检索,而应变成深层次的需求满足者与价值创造者。

打个比方,我搜「6岁儿童生日礼物」时,想要的其实是系统为我给孩子买六周岁生日礼物提供结构化参考信息(最好是有品类归类、性能介绍和视频图片信息,乃至非跳转下单链接),而不是几十上百条链接。

被AI重构的新搜索,指向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那些显性需求与隐性期待。

▲AI重构后的搜索,可以主动满足用户的多重需求。

当搜索框可以「拍照即搜索」,结果页可以「搜索即服务」,搜索生态在共赢格局中探索出AI商业化新机会,面向未来的搜索也会变得更清晰:那是人机协同的新交互界面,也是善解人意的任务自动化中枢。

说到底,能杀死搜索的,与其说是AI,不如说是搜索引擎自己的固步自封。搜索若是被取代,那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而搜索在「AI重构」中进化为更高级形态,就是要在解决问题导向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就此看,与其说AI是搜索的掘墓人,不如说它是新搜索的开路人;与其说AI是搜索的替代者,毋宁说它是搜索进化的助推者。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搜索却在AI变革处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