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杨宗纬意外从2米高舞台跌伤,专业人士分析防范意外发生多种因素

8月23日晚,歌手杨宗纬青海西宁演唱会,意外从2米高舞台跌落受伤。主办方称将保证杨宗纬得到最妥善医治。

资深专业人士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事故或与舞台设计、设备调试或操作失误等有关。

>>>杨宗纬跌伤

疑因舞台机械后退导致踩空,跌落2米高舞台

8月23日晚,青海体育中心,47岁歌手杨宗纬亮相“动听音乐超级LIVE 演唱会•西宁站”舞台,当他演唱经典歌曲《越过山丘》,正唱到“让我随你去”时疑因舞台机械后退导致踩空,不慎从2米高舞台跌落。现场有歌迷称杨宗纬疑似头部着地,表情痛苦,或有短暂昏迷。

演出现场视频显示,现场安保人员紧急救援,杨宗纬显然摔得不轻,不仅神情痛苦,且已无法行走。演出被迫中断后,工作人员将其紧急抬离送医。

杨宗纬原定要演唱7首歌曲,后续表演由彭佳慧接替。

8月24日1时38分,杨宗纬在微博报平安,“我没事,让你们担心……哎唷……我真不好意思,现在我都好,离精神小伙就一步之遥。”

杨宗纬不希望大家担心,“西宁是个温暖的大城市,予我热情与支持,也辛苦主办方,第一时间携拥着我,一步一步坐上救护车。车上的医护人员将我双手紧握,时刻都投以最关怀的眼神,不断地检视我的状况,让我安心。”

>>>主办方回应

健康安全是首要关切,将确保得到最妥善医治

8月24日,记者联系主办方动听(上海)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得知记者采访,随即挂断电话。

8月23日事发当晚,该公司通报称,演出进行中,歌手杨宗纬于舞台上意外跌落。事发瞬间,我们现场医疗团队与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疗团队迅速进行初步救治,并通过急救通道送往最近的重点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紧急处理。目前,主办方全体工作人员正全力陪同,确保杨宗纬得到最妥善的医治,“他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当前首要的关切。”

对于演出中断并为现场所有观众带来的惊吓与担忧, 主办方致以最诚挚的歉意。恳请大家保持冷静,更多进展,将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

8月24日,记者多次联系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亦未获有效回复。

>>>专业人士解读

超过0.8米高舞台须安装防护装置,机械设备定期检查

资深文化人士马越川受访指出,杨宗纬意外跌落舞台受伤,事故可能与舞台设计、设备调试或操作失误有关。

“大型演唱会舞台通常需通过专业机构检测,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复杂舞台机械的动态变化可能增加风险,需定期检修和模拟测试。”

马越川认为,歌手和工作人员需接受安全培训,熟悉紧急避险和协作流程。然而,高强度演出可能使歌手疲劳或疏忽成为隐患。

“舞台高的话,底下应该有防护网。另外,舞台两边也应该安防护栏。现在一些‘沉浸式’演出为了效果好看,那个延伸舞台出来的部分就没有防护栏,歌手如果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意外。”

马越川表示:“一般排练的时候,应该都会给歌手说好演唱时的走位情况。但是,也不排除歌手演唱时太过专心,把走位忘了。”

2018年当时的文化部颁布《演出安全运作规范》明确规定,高度超过0.8米的舞台,必须安装防护装置,包括对舞台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避免操作不当;在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疏散通道指示;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和医疗团队,以应对突发情况等。

有一些演出为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大量使用高科技设备,增加了安全风险,且过于注重效果而忽视了安全系数。

有部分主办方为降低成本,留给舞台搭建的预算少,导致施工单位可能偷工减料。同时,仓促的搭建工作,如缩短搭建时间、增加工人工作强度等,也会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彩排不充分、工作人员疲劳作业、安全意识淡薄等人为因素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024年9月,刘德华深圳站演唱会上,舞台的地下通道门被意外打开,刘德华不慎踩空跌倒。

2025年7月13日,陈奕迅北京演唱会上倒退时踩空台阶重重摔倒。

马越川分析,舞台演出事故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成本压缩导致的安全投入不足、演出节奏紧凑引发的疲劳操作,以及复杂舞台技术的不可控性。”

可以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未来需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安全标准。同时,应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以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律师说法

杨宗纬舞台摔伤,主办方或涉侵权及对观众的违约责任

有鉴于多数演出方对行业内事故缺乏了解,难以吸取教训,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建议,监管部门需定期(每月)发布全国演出安全事故通报,详细说明事故原因、责任认定、处罚结果,并组织辖区内演出公司开展警示教育会,用真实案例倒逼行业重视安全。

知名律师周兆成认为,杨宗纬演唱会事故中,若舞台机械维护不当,舞台边缘未设置防护栏、警戒线等必要防护设施从而导致意外,则反映出主办方安全管理存在疏漏。

周兆成指出,演出方是安全责任的第一承担者,所有筹备与执行环节都应把“安全”作为不可妥协的底线,而非可压缩的成本项。

部分演出为追求“沉浸式”“震撼感”,过度设计升降台、伸缩舞台、高空装置等复杂机械,却忽视设备与人员的适配性。“比如此次杨宗纬事故中的‘舞台机械后退’,本质是机械操作与艺人之间未形成安全协同。”

在周兆成看来,舞台搭建、设备租赁、人员配置的成本压缩,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比如使用老旧未检修的升降设备、省略0.8米以上舞台的防护栏,违反《演出安全运作规范》)、雇佣无资质的临时搭建工人。

搭建完成后,需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非演出方关联公司)进行安全验收,出具合格报告后方可使用。

周兆成认为,多数事故暴露的“突发情况应对失灵”,本质是彩排不充分、应急方案形同虚设。比如艺人对舞台机械的运行节奏不熟悉、工作人员不清楚紧急停机按钮位置、医疗团队无法快速抵达事故点。应强制要求“全流程带妆彩排”,且彩排中需包含“设备故障、人员跌落、观众骚动”等至少3种应急场景演练;舞台周边必须设置“应急响应岗”,配备对讲机、紧急停机开关、急救箱,且工作人员需持证(应急救援证)上岗。

周兆成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此事涉及到两方面的法律问题:其一是主办方的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主办方作为演唱会活动的组织与安全责任主体,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杨宗纬人身损害,需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包括对杨宗纬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相关损失的赔偿。

其二是对观众的违约责任。主办方因杨宗纬意外跌落导致演出中断,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向观众提供完整的演出服务,构成违约,应向观众承担违约责任,如办理全额退票及可能的合理补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华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歌手杨宗纬意外从2米高舞台跌伤,专业人士分析防范意外发生多种因素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