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派内馅烫伤孩子,手指留疤,家长质疑食品存在隐患且提醒不充分;餐厅:包装上有“小心烫口”提醒

家长也没想到,“红豆派”中内馅的温度,竟能够让孩子皮肤烫伤,疤痕至今未能消除,商家是否应做到充足提醒义务?

红豆派内馅烫伤孩子

现场冰敷后近半年还有疤痕

今年2月2日下午4时许,到西安游玩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来到位于西安市南大街的肯德基餐饮店就餐,“我们当时点了很多吃的,一共花费了196.5元,其中包括一块名叫‘红豆派’的甜点。”李先生说,就在孩子掰开红豆派时,里面高温的红豆内馅流了出来,溅到了孩子右手大拇指关节处,“孩子当时被烫哭了,随后店长赶来进行了处理并拿来了冰块给孩子烫伤处进行冰敷。”

李先生说,红豆派表层包裹的面包尽管温度没那么高,但其中的夹心却非常烫,这一点作为顾客很难预料到。他认为,餐厅售卖的是即食产品,在取餐和食用时应当作出提示,避免顾客被烫伤,而餐厅工作人员前后没做出任何提示,此外产品包装上是否有提醒,他们当时并未看到。

“餐厅当时的态度很好,给我们免了单并表示让孩子先治疗,后续他们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李先生说,当时觉得孩子只是被烫了一下,没有太大的事情,便离开了门店,没想到孩子被烫伤的地方后续脱皮红肿,愈发严重了起来,直到现在将近半年时间,手上还有一处明显的疤痕未消除。

“给孩子看手的医生说,被烫伤后应该采取流水冲洗的方式,而不能进行冰敷,冰敷可能导致烫伤处的恶化。”李先生说,员工冰敷是好心,但作为家长当时也确实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家是小女孩,孩子成天看着自己手上有个疤,心里也不舒服。

餐厅:红豆派包装上有“小心烫口”提醒

李先生表示,之后他联系该餐饮店,对方称食品外包装上都有“小心烫口”的相关提示,再之后电话也打不通,给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后,市场监管部门也回复称食品包装有小心烫口的提示,“但食品确实存在会被烫伤的风险和隐患,且商家提醒并不充分。”李先生表示,孩子看病买药没花多少钱,但商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让他们无法接受,似乎是觉得家长“小题大做”。

7月15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家长反映的这家肯德基餐饮店,现场点了同一款红豆派后,记者看见该食品外包装上确实有一处“当心烫口”的提醒标语,但字体和位置并不特别明显,红豆派的表皮尽管不烫手,但掰开后其中的浓稠液体状的内馅温度确实较高。在取餐时,工作人员并未口头提醒。

现场,记者咨询了该餐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于李先生的投诉,她表示,不确定当时的红豆派是否是刚出锅,红豆派的外包装上都有“小心烫口”的提醒,出现这个情况后,他们给顾客免单并发放了优惠券,现场也道歉了。至于更多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请示上级后,公司会有专人进行回复。

7月15日下午,肯德基餐厅有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事发后派骑手购买了烫伤膏,员工冰敷是出于好心帮助,但常识可能是错误的,确实是无心之举。她表示,派的内馅温度确实较高,食品包装上有“小心烫口”的提示,很重视和感谢客户反映的问题,会和顾客继续沟通妥善处理此事。下一步也会和餐厅沟通,多提醒顾客,为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做出可行的方案。

“好吃但烫嘴。”记者网上搜索看到,有不少网友对于“派”的烫口都进行过调侃,甚至有博主做过测试,餐厅刚做好并拿到手的派,内馅的温度最高到达68℃,已经超出人体皮肤能够承受的正常温度,对于吃饭习惯大口“吞咽”的朋友,品尝此类甜点时,不妨耐心等一等。

律师:餐厅未充分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家长亦未充分尽到监护职责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餐饮店责任较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肯德基作为经营场所,虽包装上有“小心烫口”提醒,但字体不大,且取餐时未口头提醒,未充分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对孩子烫伤承担主要责任。

赵良善强调,家长亦需承担一定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家长带孩子在餐厅就餐,应预料到热食可能存在风险,需对孩子进行必要看护和提醒。此次事件中,孩子掰开红豆派被烫伤,说明家长未充分尽到监护职责,未有效防范可能的危险,根据《民法典》中监护人相关规定,应对损害结果承担一定责任。

烫伤咋处理?记住“冲、脱、泡、盖、送”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苟波介绍,孩子烫伤后,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这能极大地减轻损伤、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并减少疤痕形成。而正确的第一应急手段是立即用缓和、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处。“烫伤发生时,热力会持续向皮肤深层组织传递,即使移开热源后,这种损伤仍在继续。流动凉水能持续有效地将皮肤和深部组织残留的热量带走,迅速降温,从而阻止热损伤进一步加深,这是最关键的步骤。”苟波说,冰敷会导致局部血管剧烈收缩,血流严重减少,无法有效散热,反而会造成局部组织缺血、过度降温可能导致组织冻伤;在烫伤部位直接冰敷,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使烫伤创面更深、更痛、更难愈合、更易感染。冰敷时间过长还可能会损害皮肤的微循环和修复能力,显着延缓伤口愈合。

苟波提醒,面对烫伤,可以记住以下步骤——冲、脱、泡、盖、送。

冲:尽快将烫伤部位放在缓和、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持续冲洗至少15-20分钟。避免水压过大冲击创面;

脱:在冲洗的同时或之后,小心地去除覆盖在伤处的衣物、饰品(如戒指、手镯),动作要轻柔,切勿强行撕扯,以免撕脱皮肤;

泡:如果烫伤部位冲洗后疼痛仍然明显,可以将伤处浸泡在清洁的凉水中(不是冰水),继续缓解疼痛和降温。浸泡时间同样可以持续10-20分钟;

盖:冲洗/浸泡足够时间后,用干净、无菌的纱布或保鲜膜轻轻覆盖创面,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和摩擦,保持清洁湿润(不要用棉絮或有绒毛的布料直接接触创面,容易粘连),有烫伤膏可以擦,但不要盲目乱用偏方,以免加重病情或感染。

送:伤情严重者(烫伤面积较大或症状严重),需要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B48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红豆派内馅烫伤孩子,手指留疤,家长质疑食品存在隐患且提醒不充分;餐厅:包装上有“小心烫口”提醒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