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主“遥遥小宝”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自己在泡泡玛特官方旗舰店购买的整套盲盒,拆开后里面装的竟是其他品牌的玩具手办,而自己“端盒(即一次性购买一整套同系列盲盒)”想要的Skullpanda进退之门系列盲盒玩具,竟然一个都没有。
对此,泡泡玛特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工厂内不存在非泡泡玛特品牌的商品,不会出现此类情况。在对商品出库过程中多个环节进行排查后,均未发现异常。事件产生的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泡泡玛特线下门店摆放着Skullpanda进退之门系列盲盒。
商品“货不对板”引质疑
品牌称工厂无外品
“遥遥小宝”告诉读特新闻记者,近日,她在泡泡玛特淘宝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套6月底发售的Skullpanda进退之门系列盲盒玩具,打算送给朋友。7月12日,朋友收货拆开时发现,虽然商品的外包装塑封及内部12个小盒均完好无损,但里面装着的竟是名创优品、青壹坊、蓝烟斗等其他品牌的玩具手办,涉及哆啦A梦、迪士尼、三丽鸥等多个IP,唯独没有她所购买的Skullpanda系列产品。
受访对象拆出其他品牌手办。
“遥遥小宝”表示,她注意到网上也有其他网友遇到过盲盒货不对板的情况,但大多是同一IP装错款式,像她这样整盒全是其他品牌产品的情况实属罕见。购买自官方店铺的盲盒,在外包装完整的情况下,却出现如此大的偏差,让她感到难以理解。
7月14日,泡泡玛特相关工作人员就此事件回应读特新闻记者称,其工厂内不存在非泡泡玛特品牌的商品,不会出现此类情况。公司在接到消费者反馈后,已第一时间对商品出库过程中的仓库、物流等重要环节进行了排查,均未发现异常。具体为何会出现消费者反映的货不对板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对于泡泡玛特的回应,“遥遥小宝”表示无法接受。她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商家有义务彻查清楚原因,避免日后再次发生类似情况,让消费者承担额外的风险。
此外,“遥遥小宝”还对泡泡玛特目前的调查结果提出了质疑。她表示,不同款盲盒的重量存在差异,物流运输各环节均会记录货品重量,只需查询相关记录,即可定位问题产生的环节,而不是简单用“不会出现此类情况”“均未发现异常”一类的说辞来搪塞消费者。
消费者售后沟通遇阻
双方方案难统一
“遥遥小宝”提供的聊天记录截图和通话记录截图显示,她于7月12日中午向泡泡玛特官方客服反映了相关情况,客服表示已登记相关问题,之后会有专员联系她。7月13日,“遥遥小宝”的朋友先后接到了客服的两通电话,据“遥遥小宝”朋友介绍,客服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为其办理退货退款,但她认为退换货过程过于耗时,希望泡泡玛特直接重新发货,双方并未协商一致。此后,“遥遥小宝”多次尝试联系客服,但电话持续占线,转向线上与客服沟通,对方表示已登记问题,让其耐心等待。
受访对象提供的聊天记录截图和通话记录截图。
“遥遥小宝”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泡泡玛特客服在沟通中提到,因为她们仅提供了部分拆盒视频,“能给到退货退款的方案已经是特殊处理”。对此,她提出疑问:“作为普通消费者,并非所有人都有录制完整开箱过程的习惯。如果我没有录开箱视频,我的权益是否就得不到保障?”
“遥遥小宝”也表达了她对退回问题商品的担忧,认为这将导致手中的“证据”消失,使后续维权更加困难。“我能接受合法范围内的任何方案,但泡泡玛特也需要解释清楚错误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而不是急着处理完退换货问题后就不管了。”
她表示,盲盒消费本身就包含着极高的情绪价值,无论是收到货不对板的商品,还是沟通不畅的售后服务,都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体验。“我希望泡泡玛特能给到一个合理解释并完善售后通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
律师提醒:货不对板可追责
开箱记得录视频
“盲盒作为引领潮玩消费、带给消费者情绪价值的商品,其销售不能盲目,也并非监管盲点。”广东中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深圳市法学会理事潘翔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规定,商家在宣传、介绍盲盒时,应以显着方式公示商品抽取概率、规则及价值,严格按照对外说明的概率投放、供应商品,确保随机性与宣称的概率相符。
针对商家发出的玩偶货不对板的问题,潘翔表示,经营者应当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当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与宣传存在显着差异时,商家应主动履行退换货义务。若涉嫌虚假宣传或概率造假,还需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同时,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潘翔提醒,消费者收到盲盒商品时应注意录取完整的开箱视频,包括快递外包装未拆封全貌(含快递单号特写)、连续开箱过程、瑕疵商品360度细节展示。必要时,可使用时间戳等线上工具固定视频证据。
来源:读特新闻 B48